服务热线: 010-82349466
新闻中心 News
联系我们
  • 传真:010-82349418
  • 电话:010-82349466/9931/9293
  • 服务邮箱:order@ulab360.net



小酌怡情?不存在的!只喝一口都有害

日期: 2019-04-26
浏览次数: 120

中国人喝起酒来是很野的。逢年过节、亲友相聚,要喝;升官、发财、结婚,也要喝;失恋、失意、失业,更要喝。这样一看,似乎不论是好事还是坏事,是一个人还是一群人,都有喝酒的理由,总之喝就对了。

 

2018年,世界卫生组织(WHO)发表了全球酒精与健康报告[1],指出全球每年约300万人死于饮酒,平均每20个死亡的人中间,就有1人是因为喝酒死亡的。更重要的是,全世界喝酒人数都呈现下降趋势,但中国人喝酒的趋势却在不断上升

其实很多喝酒的中国人都知道,酒精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。但与此同时,他们也认为这些危害离自己还很远,WHO的数据也好、权威期刊的科学研究也好,这些都是外国人的数据和结论,和中国人没什么关系。

 

然而,在最新一期的顶级医学期刊Lancet上,刊登了一篇和饮酒有关,并且是以中国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研究

 

来自英国牛津大学、北京大学及中国医学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共同发现,对于中国人来说,不管喝多少酒,不管喝酒会不会脸红,只要喝酒了,都会导致血压增高以及中风风险上升[2]

 

在亚洲地区,有些人会喝了酒之后会明显地脸红,而另一些人却不会,看上去对酒精的反应没有那么强烈,这一现象令研究人员非常好奇。这些特征在中国人身上表现得尤其突出,这也是为什么本次实验会在中国部分地区进行。

 

本期Lancet上的最新研究中,研究人员记录了人群的饮酒量和其他特征,并且通过对161498位受试者进行基因鉴定得到两种可改变酒精代谢的突变的基因分型(喝酒会不会脸红),从而根据遗传变异调整饮酒量和获得疾病发生率的关系。

 

在该研究中,研究人员共招募了中国10个地区的512715位成年人,并对他们进行了长达10年的随访。

 

研究通过死亡登记和医院记录检测心血管疾病(包括缺血性中风、脑出血和心肌梗死),揭示了饮酒模式与疾病和死亡的关系。

 

参与研究的男性中,有33%69897/210205)在大部分情况下会饮酒且主要为烈性酒,而仅有2%6245/302510)的女性饮酒。

 

研究结果表明,不论是何种基因型,也不论摄入酒精的量是多是少,只要摄入酒精,肯定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和中风风险。

 

不仅如此,饮酒还会导致寿命的明显缩短。同样是Lancet发表的文章,此研究通过对来自19个高收入国家的599912名参与者长达11年的随访研究发现[3],喝酒与全因死亡率、各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,每周酒精摄入量为0-100g的参与者死亡风险最低。

 

根据研究者的计算模型得出,每周饮酒量为100-200g的人,在40岁时寿命要减少6个月;饮酒量为200-350g的人,寿命减少1-2年;饮酒量在大于350g的人,寿命减少4-5年。

 

由此可见,饮酒不能给健康带来任何受益,即所谓的饮酒“安全阈值”根本不存在,只要酒精入口就会对健康带来不良的影响。

那么,酒精到底会对人体造成哪些实质性的伤害呢?

 

Nature上发表的研究表明,乙醇会导致DNA双链断裂,引起染色体重排,并永久的改变DNA序列[4]

 

即使有乙醛脱氢酶(ALDH2)和DNA损伤修复机制,但喝酒导致的突变累积也会加大癌症的风险,造成造血干细胞功能丧失,从而导致一系列的血液疾病。

 

并且约36%的国人带有ALDH2的突变,而这种基因改变会导致饮酒者体内乙醛水平上升从而引起头晕、呕吐等一系列症状,即容易脸红、醉酒。而高浓度的乙醛对身体会造成严重的损伤,因此携带此种突变的人群饮酒的危害更大。

不得不说,酒精产业带来巨大的利润和效益导致许多研究的不实和虚假。而酒精带来的危害却实实在在的发生着,因此尽量减少酒精的摄入才是保持健康的正确手段。

参考资料:

1.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. Management of Substance Abuse Unit. Global status report on alcohol and health, 2018[M].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, 2018.

2. Millwood I Y, Walters R G, Mei X W, et al. Conventional and genetic evidence on alcohol and vascular disease aetiology: a prospective study of 500 000 men and women in China[J]. The Lancet, 2019.

3. Griswold M G, Fullman N, Hawley C, et al. Alcohol use and burden for 195 countries and territories, 1990–2016: a systematic analysis for the Global Burden of Disease Study 2016[J]. The Lancet, 2018, 392(10152): 1015-1035.

4. Garaycoechea J I, Crossan G P, Langevin F, et al. Alcohol and endogenous aldehydes damage chromosomes and mutate stem cells[J]. Nature, 2018, 553(7687): 171.

转自生物谷


Hot News / 相关推荐
  • 2020 - 06 - 09
    点击次数: 95
    细菌是一种具有侵略性的生物,它们已经进化出了一系列严酷的策略来杀死和抑制竞争对手。这些策略中最极端的一种是细胞主动分裂并死亡,以释放大量的毒素来杀死其他菌株。虽然我们知道一些细菌会这样做,但这种行为是否具有普遍性还不得而知。近日,发表在《Current Biology(当代生物学)》上的一项新研究中,来自英国牛津大学动物和生物化学系的研究人员发现,在细菌大战中,为了打败竞争对手,交战的细菌会进行大...
  • 2019 - 12 - 25
    点击次数: 116
    电子显微镜下的假单胞菌细菌。图片来源:MPIIB / Volker Brinkmann近日,发表在《Science》上的一项研究中,来自德国马克斯·普朗克感染生物学研究所(MPIIB)的科学家们发现,人体具有一个特殊受体,它虽然不能识别细菌本身,但可以很好地监视细菌间的通信,持续监测感染动态,当有大量细菌存在以至于分泌出被称为毒力因子的致病物质时,该受体会向宿主发出调整免疫反应的信号。细...
  • 2019 - 04 - 22
    点击次数: 242
    樱桃大小的“人造心脏”当地时间这周一,来自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科学家们利用3D打印技术,造出一颗mini版“心脏”,更惊喜的是,这一“人工心脏”具有细胞、血管、心室和心房。虽然这一人工心脏很小,类似于兔子心脏的大小,但是科学家们希望沿着这一突破,未来有一天能够研发出适合临床移植的“人造心脏”,以及能够契合、修复有缺陷心脏的“补丁”。团队负责人Tal Dvir表示,过去已有3D打印心脏的尝试,但是并...
  • 2019 - 04 - 10
    点击次数: 100
    大脑在睡眠过程中的各项活动可以加强生物的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。在这个过程中,睡眠中的大脑可帮助人们记忆白天发生的事或学习到的知识技能,还可以选择性地记住或遗忘掉某些不想要的情感经历。 睡觉时还能记单词,不再只是梦想?! 睡觉,可以说是人类一辈子当中,占据最多时间的事情了,普通人一生中有将近1/3的时间都是在睡眠中度过的。 然而在世界上,有少量人仅仅需要很少的睡眠时间,就...
  • Copyright © 2005 - 2013 北京照生莱博商贸有限公司
   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